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指出: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幼读孔氏书,后走仲尼路,讲述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为孔子作《世家》,赞孔子为“至圣”。在《孔子世家》末段论道: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历时13年秉笔直书的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通史巨著,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和文学贡献也为世人所折服。就连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也称赞包括孔子世家在内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开国领袖毛泽东,早在1938年10月就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地位》的报告中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予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毛泽东同志不仅提出这一历史性重大任务,而且率先垂范剔除封建性糟粕,汲取民族性精华,批判继承了这一份珍贵遗产。……毛泽东主席对孔子的中庸也作过中肯的评价:“孔子的中庸观念是孔子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的解释一番。”
孔子及其儒学思想早已走出国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至圣孔子,20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1988年1月,75位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发出惊人之语: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寻找孔子的智慧。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结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激发源头活水,根深才能叶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执政当年就踏上孔子故里曲阜这片圣土,既温故知新,又开新课。汲取孔子思想精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发出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能量的强烈信号。在东方圣城曲阜视察了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留下了永载史册的佳话故事。2013年11月26日上午,习近平视察了曲阜孔庙、孔府和孔子研究院,主持召开了专家学者座谈会。在听取大家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情况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到曲阜来,到孔子研究院,就是体现中央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决心。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的予以继承。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涵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
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此句为习近平总书记听完“增强文化自信”等发言后的重要表态讲话,也是党中央主要领导首提“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大力宣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观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而且要认真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世界儒学传播,中国要保持充分的话语权。对承担国际学术交流职责的孔子研究院,提出了要搞好“四个讲清楚”,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要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最后,习总书记勉励大家,一定要再接再厉,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两个100年”的目标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曲阜讲话”舞东风,孔子鲁班世界行。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以中国国家主席的名义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讲话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建设特别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特别是视察曲阜孔子研究院的重要讲话和“9.24重要讲话”等,具有重大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意义。澄清了“五四”运动以来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模糊认识,关于孔子及儒学思想的一些片面看法,正本清源,返本开新。如关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厚土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基因,是我们赖以存在的精神标识,是我们的根、魂所系。关于孔子及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全面地、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关于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的精神活动、理性思维、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具有和而不同、与时迁移、经世致用的鲜明特点,蕴藏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一系列具有时代价值和国际意义的思想智慧等等。这些高瞻远瞩的精辟论述,打通了古今,清除了疑虑,具有拨乱反正的思想解放意义。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全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深得党心军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