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曲阜人鲁班
当前位置:主页 > 曲阜人鲁班 >
民间传说 | 生活制造了“麻烦” 巧匠却能一一化解——鲁班传说
浏览: 发布日期:2020-11-04

相传,鲁班诞生于鲁国都城内东平村的一个工匠世家。祖上曾任鲁昭公宫廷御匠司下属之职,其父为木工建筑总监,长期从事王公府邸的修建工程。

鲁班自幼心灵手巧,聪慧好学,先后拜师于孔子及其弟子,但因爱好动脑对手的技能劳作,改学技艺,置身工程建筑。他关注民生、勤于思考、注重实践、自主创新、精益求精、巧夺天工,一生发明创造众多,成为闻名诸侯各国的著名匠师。不仅被木石瓦扎铁行业拜为祖师,还被神州百姓誉为巧圣、匠圣、艺圣、工圣和百工之祖。曾应邀前往齐、宋、滕、楚、吴等国指导重大工程建设,并被楚王聘去助楚攻宋。

意外巧促“世上第一把铁锯”诞生

在春秋战国中期,鲁国国君限期要建一座豪华的宫殿,大臣命令著名匠师鲁班领建。鲁班把徒弟分成两班,一班准备石料,一班准备木料。准备石料的工作进展很快,一批批石料运下山来。可是准备木料的工作却进展很慢,影响施工。因当时从山林中伐木是用斧子一下一下地砍,往往一个人砍半天也伐不倒一棵大树。鲁班为此非常着急。一天上午,他同四五个匠人一起去鲁国南山即九龙山一带伐木,爬山时,一脚没踩好,险些滑下山坡。幸好右手抓住了一把野草,当鲁班站稳脚时感到手上疼痛,伸开手一看,手心竟被野草划出好几道小血口。他想小小草叶儿怎么能把我这老茧手划破呢?当他仔细观察时,发现草叶两边有许多象牙齿一样排列整齐的小刺。

这时,有个徒弟说:“师傅,我的手也被这种草划破了。”鲁班看到徒弟的伤口跟自己一样,就小心地拔起这棵草,竟高兴地喊起来:“伙计们,没想到这小小齿儿有这么大威力!如果在竹片或铁片上也制造上一个个并排的小齿,不就可以用来伐木吗?”于是,鲁班回家后先用竹片,后用铁片,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把铁锯。传说,这第一把铁锯条还是与太上老君铁拐李一块发明创造的呢。铁拐李“嘴当风箱手当钳,就着膝盖砸三年。”自从鲁班送给他风箱,石头錾子和带把的铁锤三件家什后,打铁更为卖力。还边打边唱:“往日你烧我一层皮,今日我剥你千层衣。”不到一顿饭功夫,二人打出世界上第一条经久耐用的铁锯条。此后,鲁班又对伐木锯进行了改造,用木框固定锯条,破木下料更为方便。用锯伐木,大大提高了工效,鲁班提前完成了宫殿建设任务,受到鲁国国君嘉奖,成为千古美谈。

手“牵”块圆石 巧成造碾来源

鲁班不仅是木匠祖师,也是石匠祖师。没造碾、磨之前,鲁班也干过凿臼打碓的活。有一天,鲁班从外边干活回来,见妻子云氏在大门口正抱着碓头一下一下的搋粮食。鲁班从妻子手里要过碓头,“吭吭”搋起来。劲大了粮食往外迸,劲小了,捣不碎不出面。他摸着磨得细细的碓头把,看着摸得滑滑的碓窝子,心想着日子再也不能这样过了。第二天早晨,鲁班直奔东南山窝管勾山石堂。看见几个石匠已开始干活,正打着碓头窝。他招呼附近的七八个石匠兄弟过来,商议怎么改变这么多年搋米成面笨重、低效的老方法。你一言我一语,正在犯愁时,鲁班顺手摸了块圆石头,摁在石板上不由自主地滚动着。他猛然发现,石板上的沙砾都被碾成了粉末。脱口而出说:“咱能不能打个石滚,让它在大石盘上来回地碾轧粮食呢?”大家一听,异口同声地说:“是个好点子。”于是打石滚的打石滚,打石盘的打石盘,不到一天工夫,石滚架到了石盘上,便成了碾。

鱼生鱼,碾生碾。第一代是就地来回手动推拉的“石槽子碾”。鲁班尝试着让毛驴拉碾,于是碾又不断地被改进了。第二代便是人畜两用推拉皆可的“转盘子碾”。

鲁班把打造出来的一盘盘石碾置放在村街口,谁想用谁用。因此,碾提高了粮食粉碎的效率,减轻了百姓劳动强度,碾旁成了乡亲们的聚会处。鲁班大门口的石臼碓换成了石碾,聚集的乡亲更多了。

偶遇老黄牛 巧变石磨灵感

传说鲁班在造碾之后,虽然粉碎粮食石碾比碓少用劲且快多了,但仍满足不了修建齐鲁长城民工对面粉的需求。此时,鲁班在工地旁的树荫下看到卧着歇晌的老黄牛,上巴下颏来回地搓磨,反刍出一口白沫。鲁班忽然来了灵感,走到老牛跟前仔细观察牛嘴,并自言自语道:要是能打个“石大嘴”,再刻上两排“石头门牙”,不就能像黄牛一样,再硬的食物也能咀成粉末,嚼出汁沫来嘛。鲁班很快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在鲁国东南山窝石堂选大块石板为磨盘,中等石板选了两块作为磨的上下扇,都打磨成扁圆形,并在磨的上下扇结合处刻出磨齿,上下扇合在一起就像个石头大嘴。磨心处下边凸起的叫磨栓,上边是凹陷的卯眼为磨脐,在上下扇靠近磨心处凿两个对称的圆孔叫磨眼,一个添粮食一个添水,磨的上扇围着磨心转动,粮食和水进入磨膛粉碎后变成均匀的沫子。鲁班的妻子云氏把五谷杂粮用水浸泡后上磨,磨得更细更匀,用地鏊子摊煎饼很好吃。

磨还有水磨、旱磨之分,磨棋子厚且上层有两个眼的是水磨,磨棋子薄的一般是旱磨。不用水的是旱磨,磨出小麦面粉,再用细箩筛出雪白的面粉,加水和,揉巴揉巴成了馍,拍巴拍巴成了饼,切巴切巴成了面条,包巴包巴成了水饺。磨的发明迅速传遍了鲁国,继而传遍了战国时期诸侯各国。

讲述人:鲁班传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玉明

故事卡

鲁班生于公元前507年,卒于公元前444年,姓公输,名班、般,因其为鲁国曲阜人,故被世人尊称为公输子和鲁班。

鲁班传说在民间流传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全国各地多有与鲁班相关的发明创造或建筑物传说。千百年来,鲁班已成为民间约定俗成、妇孺皆知的能工巧匠代表,不仅是民间智慧的杰出化身,也被多个行业奉为祖师。2008年,鲁班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另据鲁班传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玉明介绍,除鲁班发明锯、碾、磨外,还有鲁班锁、鲁班祖师爷显灵等诸多关于鲁班的传说与故事在曲阜这座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被广泛流传。

谈及传承与保护话题,刘玉明也有着自己心声,他说,鲁班不仅在鲁国及周边诸侯国发明创造了很多木、石、铁器和仿生机械等,就连钻、铲、刨子、墨斗、圆规、凿、橹等工用器具,风箱、伞等生活器具也是由鲁班发明创造的。作为鲁班传说的传承人,他始终觉得在传承与保护鲁班传说的同时,对鲁班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也有着一份责任。“我们不仅要传承好与鲁班有关的传说与故事,保护好鲁班故里文化资源,增强我们曲阜鲁班文化自信,还要大力弘扬鲁班工匠精神。”刘玉明说。